中風病科知識

中風是什麼?

中風的醫學名稱為『大腦血管疾病』,當供應給腦部的血液突然減少而令腦細胞缺氧,數分鐘可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從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

3大中風類型

成因

缺血性中風

因腦血管栓塞引致,超過七成的中風屬於此類
1. 腦內血管出現粥樣硬化,令腦部動脈中形成血栓
2. 在心或頸大動脈所形成的栓子,游離到腦血管而阻塞血流
3. 有心臟其他疾病包括心律不齊、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致中風。

出血性中風

1. 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引致,多與長期性的高血壓有關
2. 腦組織表面的血管爆裂,這與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有關

小中風 (即「短暫腦缺血」(TIA))

與缺血性中風相同,因腦血管栓塞引致,通常維持數分鐘或不多於24小時便回復
⚠️由於徵狀輕微或很短時間便復原,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略,結果數月內再次中風,而病情有機會相當嚴重。因此,小中風應視為再次中風的警示,提醒我們要注意身體,及早進行檢查,防患未延。

 

 

中風的影響?

人腦位於頭部腦顱腔中,負責指揮身體各部份不同的功能,而腦部主要由大腦、小腦及延髓所組成。腦部不同部位受到損傷會引致不同方面的後遺症:,以下是腦部的不同部份及其功能:

大腦

負責掌管思維及感覺,當中包括記憶,智慧,責任感,思想,邏輯,道德觀,學習,情緒反應等。此外,大腦指揮肌肉的收縮和放鬆,幫助人們完成不同的動作。

小腦

主要控制肌肉的活動,令身體保持平衡。

延髓(包括腦幹,腦幹位於大腦下方,小腦前方)

主要負責控制心臟跳動、呼吸、血管舒縮、以及一些反射動作,例如嘔吐,咳嗽,乞嚏及吞嚥等,這此反應些對維持生命有重要意義。

 

中風後常見的影響:

身體機能方面

四肢活動障礙、半身痳痺或癱瘓、各部位協調問題、痙攣、吞嚥困難、步行等

認知方面

認知困難、記憶減退、專注/集中力減退、智能下降等

言語溝通方面

言語不清、辨認事物困難、閱讀及書寫障礙、表達及接受訊息困難等

性格行為方面

性格轉變、情緒失控、缺乏動力、態度懈怠等

社交方面

患者因失去自我照顧及工作能力,出現情緒困擾,感到難於與家人及朋友相處等

患者的復康進程

一般而言,中風患者會經歷三個階段 – 經歷中風(急性期)、復康期和維持期。

中風突如其來出現,常見的中風徵狀:

  • 頭痛、頭暈
  • 一邊身體的手腳、臉部無力
  • 感覺麻木
  • 視線模糊
  • 嘴歪
  • 平衡力下降等
  • 病情較輕的患者感到身體好像沒有大礙;
  • 病情較重的患者會陷入昏迷,對外界的一切未能作出反應。
  • 當患者病情穩定後會逐漸恢復意識

患者在中風病情穩定後的三至六個月是康復潛能最大的時期,這段時期可稱為『黃金復康期』。如果患者能夠把握這個黃金時間接受適切的康復治療,盡快恢復身體機能,復康機會將會大大提昇,令生活重回正軌的機會提高。

然而,每個患者的復康進展會因其中風的程度及本身的身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不要太過著意和其他中風患者的進展作比較,只要盡自己的能力,相信進步可期。

當患者經歷黃金復康期後,將進入維持期,此階段的復康進展會減緩,進步的幅度會未及之前明顯,但若果患者同時放慢復康的步伐,之前的復康成果將有機會打折扣,因此,鼓勵患者保持積極復康的動力,有一分進步就爭取一分。如持之以恆努力復康,將有助保持身體的狀況及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