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前準備

安全居住環境原則

  • 保持房間光線充足
  • 保持地方乾爽
  • 存在危險性的設施及物品要有足夠的標示
  • 避免有台階或梯級
  • 避免有四處擺放雜物

家中各位置注意事項

  • 「門欖」容易絆倒絆到患者,建議移除門欖
  • 避免多對鞋放於門關
  • 可放一張有靠背及高度合適的椅,放在近門位置,方便患者穿脫鞋襪
  • 餐桌上善用防滑墊,減少餐具掉落的機會
  • 保持室內光線充足
  • 常用物品,應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 長期坐梳化,影響中風患者的肌肉力量,建議使用改為坐有靠背的硬身椅或高背椅
  • 避免雜物亂放,即使家中環境有限,都應該保持通道順通
  • 濕滑及油污地方應即時清理
  • 切忌使用舊衣服或毛巾用作抺地之用,這容易令患者滑倒,如有需要,用防滑膠墊
  • 善用防滑墊,避免針板移位
  • 可考慮將浴缸改企缸,及添加穩固的扶手,減少進出浴缸時的跌倒風險。
  • 如未能更改浴缸,建議沖涼時坐在浴缸板上或使用沐浴椅,相對更安全
  • 在環境許可下,將浴室改為平地台設計,以減低進入難度
  • 如使用浴缸,可在浴缸上擺放浴缸板及在牆上加裝扶手,方便上落及坐下來沐浴
  • 膠桶及雜物要妥善放好,以免絆倒患者
  • 切忌使用舊衣服或毛巾用作抺地之用,這容易令患者滑倒,如有需要,使用防滑膠墊
  • 如坐廁太矮,應加高廁板及在坐廁旁添加扶手,方便患者自行如廁。較嚴重的中風患者, 更可添購便椅
  • 床的高度要適中,最理想,是在”好手”附近設有穩固的把手,方便患者自行起床, 患側向床出
  • 燈製應設置在患者觸手可及的地方
  • 將球形的把手改為橫向把手,方便中風患者能單手開關門

家居生活小貼士

  • 用一些輔助工具(如長柄刷、浴椅、防滑墊及把手等),或需要改裝浴室,便可應付一般沐浴問題
  • 在環境許可下,將浴室改為平地台設計,以減低進入難度
  • 不建議站著沐浴,應坐在浴椅或一些穏固的椅子上沐浴,以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
  • 如使用浴缸,可在浴缸上擺放浴缸板及在牆上加裝扶手,方便上落及坐下來沐浴
  • 可選用梳形電風筒,在風乾頭髮時亦可撥弄頭髮,達致吹乾及梳理的效果
  • 可購買一些承托風筒的支架,將支架放在任何方便自己的位置,方便去弄乾及撥弄頭髮
  • 現時市面及有一些復康用品公司設計了不少協助殘疾人士處理家務的工具,以便開罐頭、清潔家居及飲食等等,如長抦清潔刷、開蓋及開罐頭器、開樽防滑墊
  • 另有一些方法幫助處理家務狀況,如將一條濕毛巾放在枱上,便可充當防滑墊的作用,可將一些容易滾動的物件放在毛巾上,加上壞手的些微協助,便可用好手慢慢處理如開罐頭、切生果等情況
  • 在可承受一定重量的牆上或枱邊安裝一個物件固定器,然後將不能單手處理的物件(如罐頭、汽水等)固定在枱上或牆上,用好手慢慢處理

如有需要,建議使用一些免提裝置,方便接聽電話時可一邊用紙記錄

院舍居住

考慮院舍的類別

入住院舍,並非一定要長遠住宿,有部份照顧者,會衡量剛出院患者身體較弱,自己又未有信心照顧而安排院舍住宿。但經過若干月的復康訓練後,照顧者和患者的狀態都較理想時,照顧者會考慮接患者回家居住, 這對患者的復康進度及心情會比較理想。所以在申請院舍之前,都可以想下究竟是暫時性,還是長期住宿。

短期居住

申請程序

輪候時間

費用

非牟利團體自負盈虧辦

申請程序: 自行申請

輪候時間: 接受服務過程快

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私人院舍

申請程序: 自行申請

輪候時間: 接受服務過程快,服務及環境參差

費用由數千元至萬多元不等



長期居住

申請程序

輪候時間

費用

非牟利團體(受政府資助)

申請程序: 需通過統一評估機制

輪候時間: 輪候時間長, 一般需數年

價錢相宜

非牟利團體(非資助)

申請程序: 自行申請

輪候時間: 接受服務過程快

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私人院舍(買位)

申請程序: 需通過統一評估機制

輪候時間: 輪候時間較短

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私人院舍(非買位)

申請程序: 自行申請

輪候時間: 接受服務過程快

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國內買位(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

申請程序: 需通過統一評估機制

輪候時間: 輪候期較政府資助的非牟利院舍快

費用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考慮院舍的類別

  1. 多讓患者參與討論
  2. 多走幾間作比較,在不同時間可看到不同的照顧情況。
  3. 多看院舍環境設施和衛生情況。
  4. 多留意院舍內壁報板貼出的院規,作息時間表、看看院內張貼的餐單和膳食
    ,活動的照片。
  5. 多觀察一下住院長者的表情和儀容,院友和員工的溝通,院舍氣氛等。

如何推動患者持續復康 協助中風患者適應院舍生活:

  1. 定期到院舍探訪及電話聯繫,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懷
  2. 於探訪時,可與患者進行合適的復康運動,從而檢視患者的活動能力
  3. 定期安排患者外出,接觸社區。(例如:茶聚、公園散步、家庭聚會等)
  4. 如情況許可,安排回家渡假,讓患者重回熟識的家居,感受家庭溫暖。
  5. 安排參與復康治療或社區活動, 持續復康